棋心棋事

話3 中國文人圍棋

【圍棋天地專欄】
中國文人圍棋

我在大學時代,除了在遠東棋社接觸到茶館式的娛樂圍棋之外,還接觸到了台灣圍棋的另外一面,即由黨政軍大員組成的「中國圍棋會」。圍棋會由周至柔將軍於1952年所創立並出任會長,他曾任台灣省主席和參謀總長,政治能量很大,所以圍棋會的官方色彩很濃。我還去過一個私人俱樂部,都是高級官員或企業家,除非經特許,不是一般人可以去的。達官文人雅士的文人圍棋讓我大開眼界。中國圍棋到民國時期,發展出了大官會找一些卿客來下棋的型態,最有名的如段琪瑞和吳清源。這種情況在台灣延續了下來。

1976年左右,當時圍棋會的總幹事王忠義找我寫一些文章,我從那時踏入了台灣的圍棋發展,埋下我後來在應昌期手下當副執行長的開始。當時圍棋會的會長是于錫來,時任「立法委員」,應昌期擔任副會長。他們下棋比較注重規矩,會要求下完棋必須收棋子,這從後來又發明的應式規則和棋具可以看出來。

1967年開始,蔣介石為推動中華文化復興而倡議成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簡稱文復會),將傳統的中華文化,包括中國古籍整理、國畫、書法、圍棋等各方面進行熱烈地推廣。擔任圍棋推行委員會主任委員的是于錫來,副主任委員是應昌期,我則擔任總幹事。文復會因為是半官方機構,會長係前總統嚴家淦先生,所以頒發的圍棋比賽的獎狀就很有效益,或是頒發獎勵給各地圍棋推廣有功人員。直到蔣經國過世之後,台灣進入民主時代,文復會的影響力才逐漸減弱。

應昌期原本在圍棋會擔任副會長,後來創辦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應昌期做事非常有魄力,對台灣圍棋很有貢獻,只是個性較強,得罪了一些人。有一陣他每天早上八點多就來找我討論應氏規則,但我常常今天寫,他明天又改了,很難完稿,所以後來就沒有興趣寫下去。他曾經叫我把圍棋會的卷宗從第一卷看到最後一卷,我在家裡偶爾也會找到他寫給我的一些批示,感慨甚多。他對我算是知遇之恩,我才二十八歲就讓我當副執行長。在我擔任副執行長時,執行長是陳國興。後來改成秘書長制,秘書長為陳翔文(台灣十大名手之一),我擔任執行祕書,楊佑家擔任司庫。

後來應昌期接任圍棋會會長,就將原本在仁愛路的圍棋會辦公室搬到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所以現在兩會是在同一處,幾乎畫上了等號,圍棋會可以說完全被應昌期教育基金會所取代。

(許饒和口述 / 張曉茵整理) 
刊於《圍棋天地》雜誌2011年第24期(2011年12月15日出版)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