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談棋士、棋運 ──建構一個台灣圍棋的共同體(下)

◎   許饒和

棋士的社會角色與地位

日本人尊稱職業棋士為「先生」(老師),它代表的意義在於:社會大眾接受這種行業存在,並打從心裡體認到圍棋的藝術價值,與哲學思考的訓練,而視職業棋士為引導他們分享這種意境的良師益友。

棋士的角色有:圍棋藝術家,圍棋文化工作者,棋迷之良師益友,棋迷眼中的競技明星,世界棋壇的親善大使,體認了這些角色功能,棋士本身應為自己的「棋士生涯」作一個好的規畫。

職業比賽的本質在於「競爭」,勝者為王,路是極端狹窄的;但職業棋士的出路是寬廣的,可以是文化工作者、普及者…..等。

訪談了二十多位職業棋士,有的心有定見,如陳詩淵、蕭正浩…..,他們一心想在棋盤上出人頭地;有些對棋運發展充滿理想,但缺乏良策,如周俊勳;更多人對棋的進步有「憧憬」,但對收入、前途憂心忡忡。問起對「棋運」發展有何想法,大多數茫茫然。

「我從小所受到的訓練都在棋盤上,離開棋盤我也不知道要作什麼?有些棋士說要改革,但也提不出好辦法。我只知道我喜歡圍棋,喜歡比賽,喜歡研究棋。我相信棋運的推動需要另外的人才。」陳詩淵說。

以下將大多數棋士的問題與未來棋運的展望,略加分析。

職業棋士的「錢」途

職業棋士的收入項目有那些?棋士能做什麼?
答:日本、韓國的職業棋士收入來源大約有以下數項。

1.對局費:
日本棋賽大都分為預選A、B、C及本戰。十幾項比賽幾乎都採單淘汰制。所以一般棋士成績若不佳時,全年度的對局收入就很有限,僅靠對局費是不足以養家活口的(即使開辦再多的比賽也一樣)。全世界的職棋都面臨相同的問題。

2.比賽獎金:
每項比賽的冠亞軍都有高額獎金。只要拿到大型比賽的一項冠軍,便生活無虞。但這畢竟只有Top級的棋士才有能力競逐。日本棋院高層人士說:“冠軍賞金”是對圍棋技藝臻於登峰造極者的一種虔敬之獻禮。只有意志力超群,努力不懈的棋士才有資格獲得。以上1、2兩項是職業棋士直接的競賽收入,大約百分之十的棋士可以依此為生。中堅棋士一定要深入教學市場,少年棋士要有拼鬥的決心。

3.教棋收人:
職業棋士在公司行號,或圍棋教室,擔任團體班講棋工作,加上個別指導棋,這些教棋的活動,是大部分棋士的最主要收入。當然「教棋收入」之多寡是受制於市場經濟法則。教棋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卓著的棋士,其收入之豐厚也頗驚人。少部分棋士經營圍棋教室或專業道場(或獨資,或與人合夥),也是一項值得開發的圍棋事業。

4.著作收入:
一流名棋士撰寫圍棋著作(大部分請專業作者代筆);一般棋士在報刊、棋刊發表專欄或編撰教材,這些工作,如果能持續為之,並作出成績來,也會有不錯的報酬。

5.主持圍棋節目:  
少數有公開講棋才能的棋士,在電視圍棋節目講評圍棋,除了有一定的酬金外,也因之帶來高知名度。節目之外的邀約指導棋增多,(通常指導費也因而水漲船高),其收入之多,已足以成為專業講棋者,連比賽都可以放棄了。日本的白江治彥,韓國的金秀英是佼佼者。

6.棋院工作收入: 
參加棋院安排之工作,例如:棋證、記譜員、計時員,普及指導員。一般棋士、院生都可加入工作行列。當然「棋證」必須是資深高段,而日本新進院生師範,現已規定必需有「進入三大比賽循環圈」的經歷。

隨著各國職業棋士人數不斷增加,在比賽經費增加有限的情況下,各國棋院都承受到經濟壓力。而日本職棋總人數也早已突破500名,每辦一項新的比賽,總經費龐大,已很難再開辦新的比賽了。日、韓棋院現在更面臨了財務危機,台灣要提早規劃出自己的發展計劃。
棋運發展的急務

問:為了職棋的永續存在,可以努力的方向有那些?

答:一、精兵主義與聯賽之催生(資源整合)
職業棋士,如何才能在社會中紮根,並不能只靠棋院的努力,而必需結合整個社會的「圍棋愛好者」,共同來開發圍棋資源,只有普及根深,才能結出職棋之花。

以台灣為例,在中華棋協十幾年來之耕耘,在全台各縣市之棋運普及,圍棋教室林立,業餘比賽終年不斷,業餘棋運之蓬勃足以傲視全球。秦世敏祕書長勤跑、串連,功不可沒!

如果能將各地圍棋資源匯整,也將會是職棋的有力後盾。大陸圍棋聯賽(圍甲、圍乙,圍丙)的成功,是很好的啟示。「台灣棋院」將來也可以採取精兵主義,成立類似中國大陸之國家隊,國家少年隊,培養以競賽為目標的菁英;並且以舉辦大型比賽為主,輔以年輕棋手的訓練賽、高層次的業餘大賽。這樣經費更能更有效的應用。

其他棋士可以在各級聯賽、或教室中生存。職業棋賽,也可適度地開放給業餘棋士參加。(各地有獎金的業餘賽,也可提昇為准職業賽,建立類似高爾夫球界的巡迴計點戰)
總之,「競賽專業型」,「普及教學型」棋士之分途,將來也會慢慢地落實。

二、打響棋院、棋士之知名度(新聞棋賽的建立):
多年前應昌期先生開催的三項職業賽(新生報名人賽,民生報棋王賽,自立晚報國手賽),每項比賽都與報社合辦,棋賽專欄日日刊登,參賽棋士的社會知名度也因之而提高,那些名記者(如中央日報馬西屏,民生報林英喆,新生報王鎮中)的生花妙筆讓大眾認識了棋人、棋事、激發了很多潛在的圍棋人口。

我想「棋院」的業務不要太雜,而要集中火力在核心的業務上,譬如與新聞界的聯繫。應昌期先生在這方面眼光獨到,貢獻巨大。這部分的工作應該有專人負責,不能等閒視之,一般的志工是無法勝任的。

一定要把「新聞+圍棋」的工作做好,對企業贊助者,棋士及專業工作人員都會帶來較高的知名度,誘發更多人投入。總之,不要讓捐錢者默默地捐錢;不要讓棋士與工作者成為沒有聲音的邊緣人。大家要有我是圍棋人的驕傲。

三、教育、文化層面的加強:(按:本文刊登時圍棋系正在擘劃,後來因故沒有成立)
近來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將規劃「圍棋系」,南山高中的「圍棋專班」(含國中部、高中部),宣示了圍棋將大步踏入正式的教育體系中。之前,周俊勳奪得LG世界棋王的效應,引起了教育部的重視,圍棋也開始取得了教育價值的地位。

然而,「圍棋系」所需要開設的課程(如圍棋教育學、圍棋心理學、圍棋哲學、圍棋應用學、行銷學…..)與相應的師資,圍棋界準備好了嗎?散落在台灣各地的圍棋人才很多,如何將各方英才聯繫統合起來(可以建立人才庫,電腦建檔),也是今後的努力重點。

台灣體育大學陳詠傑博士發動了「圍棋系」的籌設,他勤訪圍棋各界人士,集思廣益,也得到熱烈的回響,也許明年9月即可招生。這件事也自然帶出棋界的大團結!

虛擬大聯盟的雛形

 今天,台灣擁有了全世界最多的圍棋組織,圍棋資源不可不謂多,迄今沒有任何一個圍棋機構足以統整一切。但是從近來「亞洲智力運動會」台灣代表隊的組合過程,我們也看到了各機構的推誠合作,──在中國圍棋會張昭焚會長聯系下,結合重要圍棋組織,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團長應明皓先生,而翁明顯先生、林文伯先生、張會長、何信仁先生均擔任重要職位,總教練林海峰先生…..。彷彿台灣一下子出現了「虛擬大聯盟的雛形」。這是民主台灣的社會活力,令人振奮。

每一個棋士都要有自信;每一個圍棋組織都會有貢獻,在圍棋之大纛下,自然會凝聚在一起,為將來台灣圍棋共同體的成形而盡力!(關於台灣棋界虛擬大聯盟的構想,需要更進一步的落實,何信仁先生曾提議成立策劃小組來進行此事,是一個很不錯的作法。)

(刊於棋道雜誌民國97年5月刊)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