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行走於升學、與圍棋之間 ──林至涵的心聲

◎許饒和

「我內心深處最喜歡的還是當個專業的職業棋士,因為以興趣為志業。我一直都很熱愛圍棋,這樣的心念,從來沒有斷過。讀書升學,是充實自己,擴大自己的視野,圍棋與求學兩者基本上沒有衝突!」──林至涵八段。

打譜,在於研究、體會

「打譜並不只是為了多知道一些新知識。“新手”看過一、兩次就會了,不可能靠著照搬出“新手”贏棋;職業棋士更不可能因為知道很多“新手”而出人頭地。」林至涵說,「現代資訊發達,新手一出,大家都知道了,沒有所謂祕手可言。」

那麼「打譜」究竟有什麼好處?對棋力之長進有什麼助益呢?」

「我打譜是為了體會超一流棋士在關鍵“場面”怎樣去構思,怎樣去處理。細細品味名手的下法,可以感受到所謂“名手的感覺”!」林至涵強調了打譜用心體會的重要。打一些大師級的實戰譜,諸如吳清源、板田榮男、藤澤秀行的棋,收獲特別多──因為大師們的作品創意獨具、手法精妙、構思華麗、以及面對難局的脫困之法等…..,常常令人擊節讚賞。其研究的「過程」,就是一段令人賞心悅目的提昇棋藝之旅。

對於現代棋的看法如何呢?林至涵道出了他的感想。世界棋戰走向了快棋化,比賽用時縮短了,無暇深思,幾乎憑感覺,拼基本功,很難再看到1950、60年代以前棋戰所展現的精熟作品。(那時基本時限長,棋士可以好好思索,棋譜內容也比較充實。)現代棋,錯誤比較多,很少出現名局。

「打譜是為了體會,受到啟發,是一種享受;打現代棋譜沒有這樣的樂趣!大致上,只是瀏覽一下有沒有令人驚豔的著法而已!」

佈局,藝術、意境的創作天地

林至涵最不能接受的是,韓國、中國的棋,把佈局、公式化、固定化,老是一窩蜂的下那幾套佈局;已失去了佈局自由創造,海闊天空的藝術性。

佈局,是一盤棋中最耐人尋味的階段,最能展現棋士思想深度、大戰略格局,也最沒有標準答案的階段。這個地方,非常需要高明的抽象思考能力,以及創造力。中盤,側重計算能力,只要苦練就可以提昇實力。而佈局強,需要點天份,是「非計算力」的靈感,這個部分變強了,連帶中盤的大戰略也會變厲害。簡單講,這就是對棋理、棋道的深刻體會;這類型的棋士,棋藝生命也特別長久!

例如:藤澤秀行之棋理天下一品,再加上熱愛研究棋,五十幾歲還六連霸日本棋聖,六十六歲還衛冕日本王座。而「人間電腦」石田芳夫,年輕時靠著超一流的精算力,奪得「名人」、「本因坊」,卻也隨著年紀變大而黯然失色!

陳詩淵說:「至涵的棋佈局強,有創意,有構想,這個部分,我和俊勳都不如他。我覺得至涵平常下訓練棋及國內賽,常在實驗新構想,比較不在乎輸贏,比較重視體驗、檢證。國際賽他較慎重,勝率也超過百分之五十。」

至涵很喜歡深入思考問題,也很有自己的見解。今年我跟他深談了幾次,對於他獨特的見解印象深刻。有時他連珠炮地提出問題來詢問我的看法;我反問他時,他又能滔滔不絕的回應。我看到他的機敏、深思、博學。從經濟議題(至涵係台大國企系畢業)到生涯規劃、圍棋……等。從對談的感覺,我深信:讀書、升學對他的圍棋棋力與境界的提昇,幫助非常大。

讀書、升學與圍棋之路

升學與下棋會不會衝突呢?

「小時候,台灣與我同年齡的那一批小孩,基本功的底子都很好。我與俊勳在那時是同一等級的。我唸成功中學,考入台大,這一路來的讀書過程,更開闊我的視野,思想能力也一直在深化,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棋力的進步也找到了更好的方法。」

台灣的職業棋士大多具有很好的的學歷。有的是上了大學或畢業後成為職業棋士,例如彭景華、楊志德、陳永安,戴嘉伸、周奎宏,……。有些則是當了職業棋士後,又再走上升學之路,例如李奎漢國中時考上台灣棋院職業棋士,唸建中,台灣大學。饒瑞雍也是青少年時成為職業棋士,目前就讀於台大數學系;張懷一則到加拿大留學,成年後回到台灣,以業餘資格打入台灣棋院職業晉段賽,成為青年職業棋士。台灣的棋士,很多人是在18、9歲以後,棋力才有飛躍的進步!

台灣的職業棋士,擁有全世界職棋棋壇最高的學歷,也讓將來“職業棋士發展的多元之路”提供了世界上最好的條件。中國棋院前院長陳祖德先生說:職業棋壇不應該只有競賽型棋士,圍棋還有文化層面的發展!

想想看,「音樂」在世界各國紮根之深,音樂人可以是大學音樂教授,也可以是演奏家、樂評人,甚至流行音樂作曲家、歌手。「音樂」滿足了社會的不同需求,「音樂從業人」出路何其?廣,音樂愛好者自動成為最好的音樂贊助者。

再反觀「圍棋」,在社會上的紮根程度如何呢?圍棋專業者跟音樂人的社會地位能不能相提並論?想想從前的樂壇,貝多芬、莫扎特生前的慘況,與今日周杰倫、帕洛華蒂的風光,簡直不可同日而語。「職業圍棋」在台灣是新興年輕的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圍棋人」是思想、文化人,棋士不可自我窄化為棋匠或曇化一現的競賽人。

那麼圍棋學園中的求道者要如何自我提昇呢?林至涵八段進一步分析了棋士自我充實的相關面項。以下是我和他對談內容的歸納、整理。

棋力為什麼會突破?

一、基本功要紮下深厚根基:
圍棋的基本功指的是圖象感知能力,從詰棋的訓練開始,由是而養成的計算力。它是純粹的圖形圍棋,這個部分小時候比較容易訓練。小孩子對外界的知識有限,對圍棋的學習,幾乎只能直觀接受圍棋。對於棋理的領會較難,相對地圖形的感知力強,算的速度快。孩子們可以很快地在吃棋子,及詰棋、攻殺方面得到很大的樂趣;年紀大了就會在圖象變化中,產生錯覺,“讀圖”能力較難訓練。大多數的成年人都不愛做詰棋,是棋力往上提昇的障礙。

至涵小時候的“基本功”訓練是紮實的(就像練武人的“?馬步”功夫),長大後的至涵再度投入圍棋之路也就沒有什麼困難。想要成為職業棋士的小朋友,在小學階段要把基本功練好,並且棋力達到一定的水準(至少有現在的5、6段棋力),這樣上了高中、大學之後也都還有機會成為職業棋士。

二、技術的精進與觀念的吸收:
圍棋的知識、技術、觀念,長大了再加強、補充都還來得及。甚至因為年歲增長,理解力變強,其他知識多了,在這方面更容易有所突破。

林至涵說:「我從小就愛玩棋,一直從趣味的角度接觸棋,雖然因為讀書升學,下棋的時間較少,甚至斷斷續續,但我從來沒有停止玩棋,課餘我也會看棋書,思考圍棋問題。每次聯考完畢,我有了較多時間下棋,往往也是棋力飛躍進步的時候!」棋院有位小朋友蔣新培,國三下還在上圍棋課,今年高分考上建中,他熱愛圍棋,那是課業繁重時絕佳的調劑;他認真讀書,書讀得有效率,有方法,那是在圍棋訓練中得到的啟發。什麼是又會讀書,又會下棋,台灣這麼多的建中幫、台大幫是最好的回答!

三、思想的躍升
思想能力,是人最重要的才能。讀書、工作、下棋......無論哪一個領域都要靠高明的思想能力,才能夠脫穎而出。以下棋來講,技術,知識到最後都差不多。但棋的深奧面沒有“武功祕芨”,沒有“上師灌頂”,只有在實戰中體驗,在深度思維中發酵、結晶。尤其在敗給高手時,受到沖擊,只有在苦思冥想中,或與他人檢討中,赫然發現自己棋思之盲點與不足。

古人說:「圍棋,蘊深意,致遠思」。體會蘊涵的深意,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變化;致遠思,可以想出別人想不出的美妙著想。

林至涵認為,如果只有苦練,而思想能力不強,那麼可能下了幾十盤才領悟到一點棋理;思想能力強,思維細密、深遠,可以很快從理解、領會中,歸結出“理論”,這樣子看棋盤就更清楚,就不必走很多冤枉路。

「台灣棋士學歷高,書讀得多,理論歸結能力超強,是很大的優勢。如果職業制度更完善,讓棋士能夠全心投入,我深信台灣職壇是世界最特異的一群!」
問他,攻讀博士學位與成為世界頂尖棋士之間,作何抉擇?他說:「其實我很希望成為競賽型的專業棋手。如果台灣前五名能有年收入百萬以上,那樣棋士就更能專心於比賽而不必教棋,而這幾個人就有希望進軍世界賽。」(待續)

(刊載於棋道雜誌民國96年10月刊)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