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從獨思到對話 ──漫談「圍棋研究會」

許饒和

「打譜」是獨思、反思,那麼「研究會」就是眾議、對話。

「獨思」難免有盲點,甚至鑽牛角尖。「眾議」,可收集思廣益之效,但有時會陷入眾說紛紛而徒亂人心意。兩者應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否則沒有”主見”,參加研究會只會人云亦云也不會有收獲;過於”固執”,也導致閉門造車不易進步。

那麼從打譜到研究會對一個棋手的成就到底有何助益?

研究會的意義──分享心得,互相指正

「圍棋研究會」的本意是:兩個以上的棋手聚在一起的研究討論會,其基本精神,就是真誠的「對話」──交換心得,互相指正。

棋手之間,永遠存在共同的深沈課題──圍棋。所以棋手碰頭,圍繞著「圍棋」自然會有訴說不盡的棋人、棋話,但也要避免在研究會中陷入抬槓,閒聊,否則久之「研究會」變質為「擺龍門陣」,最後多數參加者必失去興趣而自然解散。(請注意,這是大多數研究會的宿命)

「研究會」對於職業棋手來說是一個嚴肅的研修活動,其型態與功能值得我們去探討。「研究會」的成效,首先參加成員都要有認真覆盤研究的習慣,才不會在討論中不負責任地放言高論。…..

從局後覆盤開始

職業棋手在比賽後,絕大多數會做覆盤研究。這是「以敵為師」的良好習慣,對方給的意見,往往最深刻、最一針見血。這時候,勝負的欣喜與懊惱都只能?諸腦後;要把一門心思都放在棋局過程的得失,成敗的分析、檢討上。

一盤棋的勝利,未必是「完勝」,大多數的棋局多是互有勝機。局後的覆盤,為的是雙方都能脫出「當局之迷」,在檢討中,找出個「豁然醒悟」;尤其在“勝負關鍵處”更希望追根究底地作出正確的結論。如是,即使難於下結論,那已是更高層次的「未知」。只要得到些「共識」即可,在探討的過程中,雙方識見已然提昇。

「每盤棋,我都希望好好檢討,可是歷經好幾個小時的煎熬,已經筋疲力盡,甚至頭腦一片空白。而贏棋的一方難免客氣,敗方有時又會流於意氣之爭。…..」林子淵七段訴說著他的經驗。「林老師(海峰先生)的研究精神,我最佩服。不管輸贏,只要對手有檢討意願,他都會熱情地奉陪到底。」

事實上,愈熱衷於「局後研究」的棋手,愈容易迅速從敗局的沮喪中走出來。
林海峯先生的「局後研究」最叫座,最能打動年輕棋手的心。有一次我和潘善琪七段及一些日本棋手在東京新宿吃飯聊天。談起林老師某次對局後,在熱烈討論過程中,慢慢攏聚了一些年輕棋手。他們提出疑問,林國手不厭其煩地一一加以解答,甚至修正自己的看法。忽然間,大家,大家發現棋賽的另一主角早己悄悄然告退多時!而林老師卻是輸棋的一方哩!林老師的受棋手愛戴,其來有自。

由於「局後覆盤」受限於賽後的疲憊(輸棋者更是身心俱疲),很難有詳盡的長時間討論,棋手更尋求了另一個討論的管道──研究會。研究會有各種型態~

大師的研究會──聆聽與受教

一、以「大師」為中心的研究會
如藤澤秀行研究會,林海峰研究會,以大師的聲望、棋藝,自然吸引了一大群的年輕職業棋手。
有一次,我在林老師東京代代木自宅,參訪了研究會(每月舉辦兩次)。少年張栩、林子淵負責一些行政作業及置放棋具事宜,有事弟子服其勞!

在會中,我看到了元老棋手工藤紀夫九段,還有年輕的棋手金秀俊、蘇耀國、潘善琪、王唯任,…..。「重頭戲是林老師、工藤老師的討論,我們年輕棋手都獲益匪淺」潘善琪說。

這種型態的研究會,實際上等於是另類「上課」。職業棋手招集學生,以「研究討論會」(允許學生表達意見)的形式來授課,是值得鼓勵的。這很像大學研究所的討論課,是培養學術人才的好方法。(相對於單方面講課的方式而言。)

快棋研究會──決斷力與計算力的訓練

二、一般快棋賽型的研究會

大多數的研究會是以「小型快棋賽」為主。局後對局者各自作簡單的覆盤。
張遠鍚先生說:張栩名人號召棋手下快棋(每手10秒或20秒,…..)一次聚會最好能下個十幾、二十盤,效果很大。為什麼呢?這樣的快棋最需要高度集中力,一點都分心不得。敏銳的感覺,快速地判斷,圖形瞬間浮現,立加抉擇,…..經常受這種強度、力度的訓練,就能練就快、狠、準的計算力,以及快速的決斷能力。

多參加這種研究會,能刺激棋手,平常就要多下苦功研究棋藝,做到棋形的精純熟練,否則在研究會的快棋中,就會手忙腳亂不知如何下手。職業棋手不能只會下慢棋,日本棋手大多習慣於「慢工細活」,(相反的,韓國棋手又下太多的快棋)但國際賽的基本時限,往往限制了他們的發揮。張栩名人的主張值得重視,這方面,他是日本棋壇的「先知」。

喜歡下棋的孩童們,不仿試著:找個對手來個「快棋十番賽」,看看十局能勝個幾局?

好友同心會,小而美的研究會

三、超小型研究會(以討論為主)
人數過多的研究會,久了容易質變,而成為嚴肅性不夠的「聯誼會」。成員多,且出席率不固定,更嚴重的是,交際氣氛太濃,失去了「研究」的精神,已經成了熱鬧的定期聚會。

潘善琪七段說:以二至四人(最多不超過六人)的研究會成效最大。他的師兄柳時薰九段發起的研究會(固定成員還有河野臨天元九段,也會另外特邀一兩位棋手參加)對他的長棋幫助最大。他自己能夠打入名人、本因坊循環圈就得力於此類的研究會。

在此會,每一個參加者,必須準備自己的實戰譜,在研究會中提出心得。研究會全程都在討論棋,一整天下來只深入討論了三、五個棋譜,但卻是深有所獲,是令人心滿意足的研究會。另外,他與林子淵七段、蘇耀國八段的「官子研究會」,也是別具一格的專題討論會。
喜愛圍棋的朋友,何不與三、兩同好,共組研究會,只要推心置腹、真誠地分享心得,何愁棋力不長進呢?

推廣「研究會」之設立

最近與某位棋童家長碰面(他是一個熱心的棋友,有兩位棋下得很好的公子),他談起了「慢棋聯盟研究會」其主旨在聚合一些棋童下慢棋,局後記譜認真覆盤檢討。這是個很好的構想,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網看看,直接與該家長聯絡。

台灣的棋運,業餘界的普及發展堪列世界先進,這也是職業棋運永續發展最堅實的基礎。如何把職業棋手的覆盤、研究習慣推廣到所有的業餘棋手,讓「研究會」在各縣市遍地開花,進而定期舉辦各個研究會之間的交流活動,是所有的圍棋團體、愛好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刊於棋道雜誌97年10月份)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