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談兒童的圖象感知能力

◎許饒和

圍棋是透過視覺到腦部整合的特殊遊戲
圍棋的學習不是表面的辭彙語言,陪孩子學棋的家長都有一個經驗,剛開始的時候是家長學得比較快,但是學了幾期以後,家長開始弄不懂,孩子卻還一直進步中。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圍棋是一種非語言的,而家長比孩子厲害之處在於辭彙的部分,然孩童雖然辭彙語言不多,但是圖棋所需要的正是非語言的圖象感。而這些圖象會在腦中自動浮現出。
孩童對圖象不需要經過分析,就能直接、直觀、直覺地感受。

學好圍棋要將圖象感知能力變強
「感」並不一定是用眼睛的,而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包括五官以外的第六感),我們都可以說是「感」,而「知」就是知道。我們對圖象主要是靠眼睛,要閉起眼睛來下棋是很難的。
而,圖象的感知能力是可以訓練的。

好的兵兵球教練是如何教導孩子呢?如果我是國手,我來教孩子而我一殺他們全吃敗仗,每次一來就殺他們球,到最後孩子會跟父母講,我不要學了。好的教練會知道孩子是如何出手的,他會做出球剛好讓孩子們打得到。

我的徒弟林子淵在七歲半的時候遇到下棋的瓶頸,經職業棋士陳國興先生建議,他的父母親把他帶來找我。當時我觀察、檢測了小子淵,覺得他的專注力應該是很強的,頭腦也很不錯,於是我和他下了一盤棋,設計了很多有缺陷的圖形,一個一個被他捉出來,全盤我被他吃掉了一百多顆棋子。

後面我下比較複雜,他照樣將我的子吃掉。下到最後,他興奮地喊著說:「我要下圍棋!我要下圍棋!」現在,他是日本職業棋士六段(按:現已升到八段)。

而老師為什麼能製造圖形讓他們吃子呢?因為好的老師對圖形的感知能力很強,手、眼睛、大腦三者合作一直在快速地製造圖形,並不需要照著教材「照本宣科」。

對圖形感知,我們追求的是一個敏感度。而這個部分是非思想的部分,也是大人最沒有辦法的一部分。

一盤棋有三百六十多個點,擺了二百多個棋子,小朋友一看過去就知道哪裡被叫吃,哪裡是刀五,哪裡是死,哪裡是活,都很清楚的。大人看過去則是分辨不清,一團黑、一團白的,對他們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學好圍棋,第一點要把圖形的感知能力變強。

大人的大腦發達,但是對圖形陌生;小朋友恰好相反,對圖形敏感,但是思想粗糙。因而在圍棋初階時要好好地訓練小朋友對圖形的敏感度。如果時常接觸動態結構變化的事物(音樂的音符亦是),久而久之,對圖象就會敏銳起來,心靈也被激活了!

提昇棋力要局部與全局交錯觀照
小朋友們!你的眼睛對下棋很有幫助,你的眼睛可以是特寫鏡頭,用眼睛來完成一個「透視」。而特寫鏡頭很強的人,棋力會不會很強呢?

不會的,因為少了一個全景的鏡頭,如果每次下棋只看到某個角落,只注意某個特寫鏡頭,這樣也是不行的。

比賽時,不要只注意對手下過來的地方,其他的地方也要觀照。隨時穿梭在局部與全部,特寫與全景要交插運用,棋就會下得比較好。

下棋時每下一手圖形就又變化了一次,所以一盤棋下來,小朋友已看過非常多少的圖象了。而要能做到對圖象的敏感才能往上進階圍棋的思想深化。

(刊載於棋道雜誌民國95年5月刊)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