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心靈花園的導遊(下)──老師的角色與創思圍棋教學

◎許饒和

老師是圍棋花園的導遊
心、體、技的提昇則需教育專家的介入。因為兒童教育專家比較能瞭解孩童的潛能,啟發他們。做為一個老師是熱愛孩子、喜歡孩子、到最後其實是尊敬孩子,因為他們深知孩子有比大人更具潛力的地方。

孩童所瞭解的語彙不如大人,有時我們也會懷疑課堂上所教的他們是否瞭解。但是,我們無需擔憂,因為看到各式各樣的棋型,與聽到老師的解說,他們的腦子就自動運轉起來,說不定連睡覺也在吸收與消化!老師們只要辦到一件事──將孩子們的心強烈地吸引過來,讓他們的心緊緊地黏在圍棋上,這樣的圍棋老師就成功了!

我們必須對老師的角色有一個清楚的認識。老師並不是真理的代表。如果將圍棋比擬成一個花園,那麼老師就是花園的嚮導。嚮導可以告訴你這個花園有什麼花,可是對花的美麗、花的色彩總總,旅客當中可能就有優秀的鑑賞專家。而,兒童就是這些潛在的、未來可能成為優於嚮導的鑑賞專家。

所以,老師們只要細心地觀察兒童、熱愛兒童,就像導遊帶旅客去旅遊,好好地服務旅客,就能完成一趟美妙的旅遊。我教的徒弟們長大後都比我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要讓孩子學得很好,並不在於老師有多少技能、知識,你的棋力如何高,而是我們對孩子的心態是什麼?孩童是最純真無邪的,對人的感受也是最為直接,只要老師們能發出善意、愛心,他們就能接收到,而有了愛心與善意的基礎,才是與孩子們相處的基石。
 
而老師可以運用那些方法來開發孩童們的潛意識心智呢?有一個最古老但也是最新的方式,那就是吟唱。

吟唱可厲害了,中國古代教育孩童學習深奧的哲學,其採用的就是唱歌的方式。例如搖頭晃腦地吟唱子曰詩云等。換句話說,對幼兒的學習而言,利用歌唱來吸收某種抽象觀念是相當具有成效的。

除了和諧悅耳的歌謠之外,老師們柔和的聲音語調,也會對孩子們產生吸引力,使他們安定下來。所以孩子如果看到老師的表情、言語、教學內容都在吸引著他們,他們的眼睛都會一直盯著老師。老師要保持著在每一次上課都是很高興的,心想:「我又要和這些孩子上課了!」這樣,歡樂自然感染開來。

我的教學經驗顯示,一群孩子亂糟糟地沒有紀律時該怎麼辦呢?該用棍子嗎?過去,我看過一位老師是這樣上課的:他在台上講課,他的太太則負責拿一根棍子在維持秩序。而有一次我幫他代課,教完之後,班主任跑來對我說:「先前的老師帶著棍子,孩子們仍吵個不停。但是你上課時,班上卻挺有次序的。」

而為什麼孩子會守秩序、不吵鬧呢?各位父母可以觀察自己的孩子,當孩子玩玩具玩到渾然忘我時,他們是不會吵鬧的,除非有另外的一個人要搶他的玩具。看卡通影片時,孩子也是專注的;而所以不吵鬧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被某個東西所吸引,幾乎到了忘我的境地。

所以兒童的紀律是從全神貫注而來的。那麼會有人問:背書的孩子的會不會吵呢?應該會,因為背書沒那麼好玩。

圍棋教育比其他教育更有利的一點在於,除了老師的活潑趣味性外,圍棋本身就非常地好玩。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幽默感也不開朗,那麼也沒有關係,你只要將圍棋背在背上帶來與孩子們碰面就可以了。因為是圍棋讓孩子覺得好玩。但是,好玩的圍棋若教到讓孩子感到無趣、聽不懂、吸收不了,這時就需要自我檢討了。

天才是長期、強烈、有興趣在特定的領域
教授一種新的事物與知識時,當老師的必須能觀察到學習者的困難在哪裡,老師要有足夠的功力,靈活運用、因材施教,並不是一套教材行遍天下,碰到誰都是同樣的教法。

而是要能夠在一套教材裡,教三年級有三年級的教法,六年級有六年級的教法,對象是大人有大人的教法,孩童有孩童的教法。要能夠做到這樣,首先必須有互動與參與。孩子的教育能夠成功,師生的感情互動是重要關鍵。在一堂課中,都能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每一堂課都是師生互動的關係。教一個班級而全班沒有一個孩子喜歡你,你說你是耶魯博士,也是沒有用的。

結論是圍棋教育中老師的情感教育幾乎是最重要的一項。也就是說兒童在觀察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是找到一個吸引他們的東西,用通俗的話來說他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而老師與孩童的互動就是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觀察到孩童的好奇心之所在,並且引導他們。

一種可以長期、強烈、有興趣地關注在一個特定領域的就被稱為天才。至於其他聰明的小孩,則可能是「早慧兒童」──俗稱之為「小時了了」。

職業棋士陳逸達是秦世敏老師的學生,從小就非常熱愛圍棋,每當他媽媽叫他去睡覺時他仍然躲在被窩中拿著手電筒在看棋書,這樣的熱愛法,難怪要當職業棋士。

相反的例子則是有一個孩子是棋院院生,他媽媽告訴他院生的比賽贏一盤給你三千元,結果下了三年還沒有下出來。為什麼這樣的重賞獎勵還是無法成功呢?

因為這忽略了人的教育並不只是外塑的,很高的獎勵或是嚴厲的懲罰都沒有辦法帶動內在的意志;而是主動地發生一種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的時候,那麼才有可能有所成就。

而做為一個幼兒教育的從業者,在轉入圍棋工作時,其三樣條件皆具備了(孩童、教育、圍棋)。因為兒童教育的訓練已經讓你們知道兒童教育的內涵,而圍棋專業知識在早期階段的圍棋教育當中沒有那麼重要,因為教到一定程度時,有天分的孩童也是要轉手讓更高段的老師去指導。

而在一個良好的專業圍棋教室中所帶出來的孩童,將來在學棋的路上比較沒有瓶頸,因為圍棋帶給他們的不僅是棋藝的進步,還有人生的健康快樂。

我心裡有個夢想,上天給兒童一個禮物,那就是圍棋。

對兒童教育來講最特別的地方是兒童圍棋。我看了很多的教育理論,談到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訓練那一種能力(例如傾聽力、專注力、思考力、表達力……),但是事實上是沒有這樣的效果的,是誇張的。很多兒童教室也設計了很多的教材,那些教材看起來似乎可以達到那樣的效果,其實這些教材皆有它的局限性。而,圍棋沒有這個局限性,並將很多方面的能力皆訓練到了。

發揚思考、創意式的圍棋教學 去除威權、教條式的圍棋
圍棋是一個自由變化的東西,我一輩子下棋下到現在還沒有下到同樣的一盤棋。

什麼是自由,自由即是任何東西都可以照自己的意思組合,組合之後還會產生新的奇妙功能。圍棋就只有黑子、白子兩種,但卻是變化無窮。尤其孩子們擁有無限的創造力,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可以在圍棋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二十幾年前,有位天才兒童夏銜譽,他的下法就充滿著創意,但是這樣的創意卻逐漸被抹煞,殊為可惜,我就曾親眼目睹他在賽後進行做檢討時,下錯了一步棋,同時有三個老師對著他數落:「我們辛辛苦苦教你,你下這個是什麼棋呀!」

另一位施懿辰也碰到同樣的命運。施懿辰從彰化來到台北就學於職業棋士,然成績一直未能突破,因而學棋的興緻也愈來愈低,於是對他的父親說想回彰化了;後來秦世敏老師認為這可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其他的問題,於是建議他的父母來找我。

我就讓施懿辰擺棋給我看,他擺到A步時,我問他認為這一步如何,他說老師們說絕對不能下在A。於是,我問他:「你自己想下在那裡?」他說還是很想下在A。這就引起我的好奇心了,為什麼堅持非下A不可呢?他說「不知道」。我說「不知道」就不對了,若要選擇A,則要有充分的理由才可以。

其實他所擺的那些變化圖在我看來很多都是錯的,但是我仍是相當有耐心地聽他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這樣子下。他直觀上想下A,但是以下的執行方案都是錯的,可是他不知道錯在那裡。在我與他共同探索、修正變化圖,他最後的結論仍然是要下A,而且是更有信心地要下A。

後來他留在海峰棋藝中心與我同住,在生活教育、思想教育上花了很多功夫來調整他,幾個月後他以十三連勝奪得全國青少年冠軍。

施懿辰的這個例子是在告訴大家,孩子的直觀與創造力是非常驚人的,他下A這一步,到最後我都佩服為什麼他第一感就能想出這麼好的位置。

只要是你的想法配合執行是整套的,那麼那一步就會厲害。只要不是第一步是老師告訴你的,而另一步是你施懿辰所下的,台語俗諺「竹竿接菜刀」,即牛頭不對馬嘴地亂湊一氣,那是會產生壞棋的。而職業棋士所給他的B,配合B所下的後面各步棋都是施懿辰不懂的,因為老師說你下的那些都是錯的,應該如此等等,三十秒就擺完一個圖,這是小孩子無法了解的。

為什麼我要花兩、三個鐘頭呢?因為我告訴他怎樣去思考一個問題,其他由他自己擺變化圖,擺完後我幫他修正,如果按照他的想法應該是如何執行。這樣就建立了「策略思考模式」及提昇了「實踐能力」。

天才兒童的教育,絕對不可以用威權式的「灌輸模式」、「填鴨教育」,否則就會扼殺其天分創意。

總之,「圍棋教育」不是刻板地給出教材、給出答案,而是活潑的思想啟發,帶動受教者的身心氣質之改變。

圍棋教師是心靈花園的導遊,不止教棋,還要教人。好的圍棋教師也猶如優良的中醫師,必須積累經驗粹練出望、聞、問、切的功夫,面對不同症狀的對象給出適切的藥方。同時也期勉國內的圍棋教室能落實不同的教師等級,讓資淺、資深的教師各擁有不同的教學天地!

(刊載於棋道雜誌民國95年9月刊)
 



LINE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