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思與問──回應家長的困惑

◎許饒和 
     
圍棋的「靜」不同於一般宗教式的靜坐,它只是放鬆身體,降低緊張,使左右腦有更多的交流,然後用專注法,使能量集中,腦波一致,以訓練出敏銳的洞察力。

每天只要靜坐十分鐘,一兩周之後,浮動的野性妄念就會逐漸沈穩下來,對實戰中的專注力有很大的幫助。

也許有人擔心靜坐會發生所謂走火入魔的事,但是只要本著「正、鬆、靜、自然」,不摻雜宗教,根本不用擔心。

圍棋、靜心、專注
問:在網路上看到你談到「圍棋與靜坐」(聯合報林秀芳採訪),我想那無非是藉著「靜坐」來讓孩子專心。我的孩子在看卡通片與打電玩時也是「全神貫注」,請問這與你說的「圍棋、靜心、專注」有何不同?

答:廣義來說,任何一種活動,只要能帶領你接觸到「覺性的寧靜層次」都可以稱作「靜心」,所謂行、住、坐、臥皆是禪。

而圍棋追求的是細膩經驗的寧靜、專注;而玩泥巴的心是童騃性的(而打電玩、看卡通片是介於兩者之間),表面看來,都是「全神貫注」,可是圍棋的專注是伴隨著知性的成長,不知不覺提昇「靜心」的境界。打完「電玩」可能兩眼無神,而玩圍棋就有如接受一場「智慧的洗禮」。

當然如果你在下棋時沒有出現「靜心」、「意定」的體驗,也可以採取比較正式的「靜坐」。每當心煩意亂時,靜靜地坐著,調勻呼吸,兩、三分鐘也可以;

逐漸就能隨時放鬆身體來默坐三、五分鐘;情緒稍有不穩時,便「閉目養神」,以使心平氣和,長期一來就能練成「瞬間定心」的能力。

要信賴身體釋出壓力的自然傾向。面對壓力會緊張是正常的,這是身心高效率運作的基本特性,是生物生存很重要的機制。

在下圍棋時更需要「身要鬆,心要緊」(緊,代表警覺、專注力,是腦力的高序運作,而不是情緒的慌張。)但要記住:鬆而不懈,緊而不僵!

一個人把注意力放在什麼事情上、熱愛它,這件事就會成長。如果只接觸表面,而沒有深度感通,很快就會鬆散掉,甚至生厭!對人、對事皆如此,對才藝的學習更如是。

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學習風格
如果你不能成為大道,
那就當一條小路。
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
那就當一顆星星。
人生的成敗不在你天份的高低,
──而在活出一個最好的自己!


問:我的兩個孩子,哥哥正宇(化名)小三2段,弟弟正甫(化名)小一已是3段;哥哥下棋正襟危坐,弟弟坐立不安,這是怎麼回事?不是「心定」的小孩進步較快嗎?

答:孩子的個性不同,有的好動,有的好靜,似乎很難改變。圍棋當然有潛移默化之功,但也需要時日、歲月。孩子大多是活潑好動的。他們有時也會靜得下來,因為他們的心被吸引住了,例如下圍棋、看卡通、打電玩等時候。

弟弟正甫反應快,當對手下得太慢時,他便感到不耐,難免東張西望。然當他碰到更強的對手時,對局狀況吃緊,他不也很專心嗎?

圍棋不是速食或仙丹,然而長期的接觸,熱愛它的千變萬化,很自然會被深深迷住!哥哥能升到2段也有他的天份,能沈靜的個性也自有他的進步之道。(他的問題是在優柔寡斷,自信心尚未建立,在圍棋的訓練中,假以時日必能大器晚成。)

另位有一位顏姓小朋友,幼稚園時,一刻也靜不下來,大家都說他像小猴子一樣。經過老師的調教,慢慢地能靜下比來。當他解題時(加田克司詰棋),不斷地想,非要找出答案不可,那時的神情彷彿一下子就成熟了。現在小一他已升為4段了。

長期的教棋生涯,看過無數的小孩--不同的的性格,與智力素質,再加上家庭的差異性,深知不同的個性,有不同的學習風格,只要家長、孩子、老師三者充份溝通、配合,幾乎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圍棋的智慧樂園」中成長、茁壯。

有的孩子可能成為職業棋士。有的孩子長大了讀書、就業也都能在圍棋中吸收養分,成為理智、深思的成熟之人。

教師要做點火人
「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蘇格拉底

問:我的孩子在學校是數理資優生。從幼稚園起他就開始學習圍棋,圍棋教材已經做了很多本,老師說他的解題能力已到達了三、四段了,可是至今(小三)還晉不了初段,問題出在哪裡?

答:很好的問題!棋力要進步不是靠「題海戰術」可以達成的。圍棋需要與人對奕,要能勝出必然要有敏捷的情境智力。對手給你的挑戰是層出不窮的。

除了基本規則,棋的下法自由自在,每一個局部的戰役都可能牽?到全局的優劣。在實戰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策略”,有思想地靈活運用已知的圍棋知識與技能,並且對未知的情況要能急中生智。

老師的教學主要在訓練孩子的學會應用知識之方法,與策略系統思考法。如果能點燃孩子的求知熱情,一般的孩童要學會圍棋知識並不困難,譬如:死活詰棋、手筋要點、打劫技術,佈局常識,…..。這類的書籍汗牛充棟,大一點的孩子,買來自修、自學也很快就能學會,只要他有心。

然而,“知識”的增加,並不能保證實戰中能贏過別人。因為不同技術、知識的組合及適時適地的用出才是關鍵所在。

幾年前我碰到一位多年不見的好友,他說他已苦心練棋很久了,很想要驗證自己的棋力。他同時拿出他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的讀書筆記。

我笑了笑,就授他四子下了一盤棋,開局時倒也有模有樣,孰知一接觸戰,便手腳忙亂;一問應手,便茫然失措!最後讓他九子他還不能贏!我問他,平常有沒有和人對局?他說很少。我的結論是:他儘管泡在棋書中會解題,但在實戰中碰到愈複雜的場面,愈無能力處理。

古人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棋海無涯,古今多少棋豪、棋痴、泛舟於其上,留下名局、名著、逸事、佳話,大大地豐富人類的精神生活。

作為教師應用愛心、耐心誘發孩子們熱烈求索的心,為他們建立起一套良好的學習方法,隨時點撥他們的困惑,在棋藝成長的道路上伴隨他們。具體地說來,在孩童知、情、意三方面給多正面的教導,而不是照本宣科,讓孩子成為「解題的機器」。

問:小孩子在圍棋實戰的訓練下,「心智能力」為何能不斷地提昇?

答:什麼是「心智能力」?簡單地講,它是一種認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綜合的能力及反省而自我改進的能力。

首先,心智能力是指「心智結構」所具有的操作能力。以圍棋來講,一個人怎麼樣應用識別圖形能力,並將之記憶儲存在腦中,然後進一步經過判斷、思維而建立“棋理系統”。

這樣努力的結果,孩童對圍棋的認識、欣賞能力便有了一定的基礎。這些還只是主體自身的能力,難免具有“主觀”過強的成份。

其次,當他與對手下棋,對手也有自己的棋理與棋的知識庫。一局下來,雙方經過無數手的交戰,優劣自判。而,孩子們如果不要被勝負所困擾就必然會在過程中享受到被挑戰的樂趣,也因而會隨時調整策略以便應付變局。

這就像科學家在實驗中不斷地檢證自己的理論。不斷的對局,就如同不斷地作實驗,再加上老師的指點迷津,心智心能力便會紮實的增強。

沒有實戰經驗,任何東西都不能被充分認識。只有「知識庫」是不夠的,還要有經驗的檢證。圍棋的實戰恰好能治療「主觀空想症」。

圍棋易學而難精,它有「深奧幽玄」的一面,終身深索不盡;也是充滿趣味的「智慧遊戲」,令人留連忘返。

在圍棋實戰中,能作出果斷的決定,設法應付對方給出的奇招怪想,在稍?即逝的勝機中發現新的體會,這樣的心智訓練成果,對於讀書、就業也有很大的助益,這是給喜愛「智力遊戲」者的一個大禮

家長只要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就會看到孩子在探索一項事物中,所展現的全力以赴的「心智提昇」的進程。

(刊載於棋道雜誌民國96年3月號)



LINE FB